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也代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最后一步”。
北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未来除具备导航、定位、授时等基础功能,还将增加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功能。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本次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4颗、25颗卫星。
据介绍,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比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更好的信号B1C;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及搜索救援服务(SAR)。
同时,还将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5量级。
“新技术使北斗三号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间信号精度(SIS)优于0.5m”,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三号的定位精度将达到2.5-5米的水平,并在保留短报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关性能。
相较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大特色就是首次配置了相控阵星间链路,解决了境外监测卫星的难题。
北斗三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其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卫星设计寿命提升至10年~12年,且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的指标。
“卫星发射入轨后,将开展相关测试及入网验证,并适时对外开展服务。”杨长风说。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农业、海洋渔业、民航、交通运输、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燃气等各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并逐渐进入大众生活。
未来,中国北斗将持续推进海内外应用推广,不断深化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服务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继续融合,加快卫星导航领域与高端制造业、软件业的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借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北斗三号将加快“走出去”步伐,于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