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莉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狠抓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质量管理和成果应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目前,全省183个县地理国情数据生产任务已全部下达,普查正射影像制作已全部完成,普查底图制作、外业核查、内业编辑整理工作与全国同步序时推进。在普查基础上开展监测与应用,完成华蓥市、邛崃市等5个试点市县的基本统计分析,完成的茂县、宝兴县、乡城县自然生态监测分析成果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划定生态红线提供了科学支撑,完成的彭州市、都江堰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统计分析成果为区灾后重建工程选址、地质灾害治理、监测、预报及制定救灾应急措施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完成的天府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变化监测为天府新区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完成了其他一些典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今年7月,省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王宁批示称赞普查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创新且实实在在。”
四川幅员辽阔,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复杂,普查工作量大、任务重,抓技术质量管理和成果应用是科学推进普查工作的关键。四川局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跨越”发展战略科学谋划,统筹管理,结合各部门的需求,拓展地质灾害、干线交通和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方面的普查内容指标,并与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相关监测工作。通过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对口支持工作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构建普查质量控制体系、加大普查宣传等多措并举,实现了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将质量控制贯穿生产各个环节,确保了普查进度与成果质量。自主研发的地理国情普查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可提高生产效率20%-40%,研发的信息化地理国情普查质检系统提升了普查成果质检效率。
下一步,四川省将继续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创新普查的工作思路,以生态监测、灾害治理监测、天府新区五类土地动态监测三大普查成果应用为突破口,探索由普查到监测的技术路线、技术标准建设,探索建立省市对接和多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深度挖掘成果数据和应用服务,进一步强化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控制和进度跟踪管理,全面、高效完成普查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