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宏博
8月20日,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地理国情普查应用项目立项评审会,“黑土区沟蚀监测与防治研究”和“湿地生态安全监测研究”成功立项,成为吉林省首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项目,标志着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翻开崭新一页。
会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的项目负责人就《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黑土区沟蚀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和《吉林省湿地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研究》两个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内容、技术难点、可行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方案汇报。
以中国工程院宁津生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质询后,结合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在研究内容、研究方向、规范项目设计书等方面给予了指导。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两个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科学、研究内容较充实、预期成果明确,符合评审要求,同意项目立项。
吉林省黑土地面积约110余万公顷,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不断增加,黑土区侵蚀沟已达上万条,致使耕地遭受严重残蚀。《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黑土区沟蚀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拟通过引入高精度详实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吉林省黑土区沟蚀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实现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全省重要粮食产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中实践应用,为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推广应用及其效用评估提供典型范例。
吉林省是东北地区湿地分布主要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由于湿地面积萎缩、湿地退化严重、湿地保护管理不力等问题,导致湖泊干涸、河流断流、湿地沙化、盐碱化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吉林省生态建设关注的重点区域。《吉林省湿地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研究》拟在国情要素普查获取的高分影像、普查成果等数据基础上,进行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构建吉林省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湿地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技术示范和途径。
《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黑土区沟蚀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和《吉林省湿地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研究》项目均从吉林省独特的生态环境情况出发,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为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后续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