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涛
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转型升级的战略途径。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的省份,陕西省以加强普查成果应用为重点,把普查与监测相结合,做到边普查、边应用,早出成果、早见成效。
经过3年的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陕西省取得并发布了两批监测成果和地理省情信息,广泛提供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使用;形成了《陕西省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指南》等系列技术标准,为普查实施和成果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人才和组织管理经验。2014年5月,省地普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原有监测项目,编制了《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项目2014年实施方案》,进一步确定了重点防震区信息普查应用、西咸新区沉降监测、汉中市水域生态承载力监测等监测项目,明确将充分利用普查成果,开展持续的地理国情监测,加快成果应用转化,提高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效能。
普查全面实施以来,省地普办转思路、听需求、明方向,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应用与地理国情监测的结合点,拿出了众多政府关注、百姓关心、影响有力的普查和监测成果。在2012年发布首批6项监测试点成果的基础上,2013年,陕西省政府又批准发布了全省城市空间扩展、尾矿库分布、地面沉降、泾渭湿地变化等第二批监测试点成果,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陕北地区植被覆盖监测结果被列入向社会公布的全国首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2014年,省地普办组织开展了西安、榆林两市的普查普通图、专题图、统计图等制图试验,积极探索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形式;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监测试点项目通过验收,获取了秦岭地区全面的环境变化趋势;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第三批成果通过内审,主体功能区、文物保护、生态变化等监测成果,以及地理省情基础信息系统、《陕西省地理省情图集》等不同形式的试点项目将报省政府批准后正式发布,更进一步为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工作助力添劲。 |